今年10月13日是第32個國際減災日,主題是“構(gòu)建災害風險適應性和抗災力”,在新冠肺炎流行和災害風險日益復雜的狀況下,建立完善政府主導、社會參與、多方協(xié)同的災害風險治理模式,著力構(gòu)建災害風險適應性和抗災力,提高全社會災害風險治理能力,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為加強防災減災宣傳教育,提高教師、家長及學生在自然災害中的緊急避險自救能力,圍繞安全第一,預防為主的方針,結(jié)合學校實際開展防災減災系列活動。
01會議部署
學校召開安全工作會議,明確學校安全工作方案,明確工作要求,壓實工作責任。領(lǐng)會上級相關(guān)文件、會議精神,牢固樹立“安全責任重于泰山”的思想,以對廣大師生員工的生命和國家、個人財產(chǎn)安全高度負責的精神。
02宣傳發(fā)動
組織以“防范化解災害風險,筑牢安全發(fā)展基礎(chǔ)”為主題的升旗儀式。組織主題班會,結(jié)合情景視頻方式,多方位對學生開展自然災害防范知識和安全教育,利用新媒體積極宣傳安全知識、安全常識,指導師生掌握緊急情況時自救互救的知識和技能,做好防災減災科普教育。
03應急演練
學校定期開展應急疏散演練,在教師們的有序引導下,遵守先避險后逃生的原則,找到安全地帶避險,隨著警報聲的驟然響起,在教師的帶領(lǐng)下分別從規(guī)定的樓道有序撤離到安全地帶,整個過程安全、有序、快速。
04安全隱患排查
學校行政領(lǐng)導班子對校園及周邊進行安全排查,從內(nèi)到外,無不遺漏各個角落,對發(fā)現(xiàn)的隱患立即進行整改。突出抓好校園消防、校園治安、防擁擠踩踏、防溺水、交通安全等重點工作以及教室、宿舍、學生食堂等關(guān)鍵場所和部位的安全隱患排查整治,對排查出的隱患,建立管理臺賬,明確人員責任,跟蹤落實解決,及時堵塞各種安全漏洞。做好防護措施,確保校園安全。
安全,是我們幸福生活的保障,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守護。我們應該時刻將安全掛于心間。我們?yōu)楹⒆有牡追N下“安全”的種子,將安全教育滲透到日常生活之中,為學生的平安成長保駕護航!